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种类 >> 余华为什么一直无法获得茅盾文学奖
苏童和余华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家,前者在年以《黄雀记》问鼎中国最高的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那么茅盾文学奖是一个什么样的奖项?
估计对文学稍稍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是由茅盾先生在年设立的一个奖项,捐出了二十万元人民币,致力于奖励作秀的长篇小说作家,到现在已经颁发了九届。奖金也是从原来的两千到两万,后来年李嘉诚资助了百万,奖金也一跃升至50万,成为了目前国内奖金最高的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凡在评选年度内公开发表与出版,能体现长篇小说完整艺术构思与创作要求,字数13万以上的作品,均可参加评选。评选年度以前发表或出版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之作,在得到评委会不少于半数委员的赞同后,亦可参评。
我认为是针对小说这一类型的,当然实际上的评选有更多要求……
苏童和余华作为一个出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先锋流派和寻根流派作家,他们与马原和莫言这些作家齐名的,但现在在中国的名气估计被余华莫言这些甩了十八条街,个人觉得还是有点低估他的。
苏童,原名童忠贵,年生于苏州,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最出名的作品还要属《妻妾成群》,还被张艺谋拍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其实但苏童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的短篇小说,有人称他为短篇之王。同时他还有个特点是他几乎是中国男性作家描写女性心理第一人,以至于很多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都以为苏童是女人。
受苏童影响深刻的作家其实也不少,有很多甚至有很严重的模仿苏童文风的痕迹。比如郭敬明和安妮宝贝,张悦然等等,他们都明确说到过苏童对他们的影响。
苏童的其实早应该奖金,本人认为他的《河岸》比《黄雀记》要写得好。
余华,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山东高唐。后来随当医生的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父母的姓,是余华名字的来源)迁居海盐县。他最有名的作品应该要算《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兄弟》这三部小说,前两部作品写于九十年代,后一部作品写于年。从时间上来看,余华创作能力最强的时代应该是九十年代。
后来的《兄弟》感觉有点力不从心,特别是下半部,招致了很多人的批评,所以也就无法进入评选。
苏童就不一样,他尽管在九十年代,也写出了很多的作品,但大部分还是短篇,进入了新世纪后,他才开始大量写长篇,也正是这些长篇,让他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所以说他得奖也是很正常。
其实余华不能获奖,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小说的字数不够,《活着》只有九万多字,《许三观卖血记》12万多字,字数都不够茅盾文学奖的标准,茅奖的评选标准是作品字数在十三万字以上,而《在细雨中呼喊》字数是够了,但它的影响力口碑什么的走不如前面提的两部。
因此,余华不能获得茅盾文学奖也是情理之中,唯有再写出像《活着》那样的作品,字数够十三万,那么余华也就有可能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