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蝉的一生多灾多难,称得上命运多舛。它要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四年,然后才能爬出地面,在树的枝叶间完成蜕变。一出洞,它就面临着被端上餐桌的危险——被馋嘴的孩子们装进玻璃瓶中,带回家里,浸泡在盐水里,第二天,厨房中便飘出了“油炸金蝉”的香气。躲过这被一场捕捉的劫难,它便抛下空空的躯壳,长出翅膀来。那么,此刻的它便安全了吗?非也!非也!难道你忘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了吗?还有,夏日的树林中,到处都有捕捉鸣蝉的孩童和少年。在一根长长的钓竿尽头,粘上一块湿湿的面筋。那面筋的粘性极强,轻触一下唱着歌儿的蝉的薄翼,那只蝉儿便在“吱吱”的叫声,和“扑棱棱”的挣扎声中,落入囊中。其实,早在它的幼年时期,洞穴里就充满了危险。万一,它遭遇到一个蚂蚁的洞穴,那群蚂蚁就会一拥而上,“啖而食之”,很快地,它就成了一具空壳;或是遇上了一条蛇,它便“钻”入蛇的腹中,成了那条幸运的大蛇的美餐;再或者,它钻进了老鼠的洞穴,鼠子鼠孙们又岂肯“善罢甘休”……我常常喟叹于蝉生命的脆弱与危险,却也是滚滚红尘中极普通的一员,喜欢捕食金蝉,喜欢煎炒金蝉时油锅里溢出的蝉的香气。金蝉在鲁西南地区,又被叫做“爬叉”、“知了猴”。每到黄昏时分,藏在洞穴中的金蝉便开始蠢蠢欲动了,它在等待时机,等待夕阳下山,等待暗夜拉开帷幕。此时,你不妨在树荫里寻觅着蚂蚁洞穴般大小的孔洞,用手轻轻一抠,变大的洞穴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下,再用手指轻轻一触,那只金蝉,就用脚爪牢牢地“抱”紧了你的手指,被你提出洞来。或者,洞穴中突然射进一束明亮的光线,那受了惊扰的金蝉,便迅速退入洞穴里,再也不肯探出头来。甭急!且从附近的池塘中取来一瓶清水,悉数灌入那金蝉的洞穴里。须臾,那只蠢头蠢脑的家伙便狼狈不堪地爬出洞来,一副“落汤鸡”,或是“丧家之犬”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我们便摸清了金蝉雨中出洞的规律。待一场暴雨突至,奔跑在冷湿的雨水里,在树林中穿梭着,捡拾地上踽踽独行的金蝉,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翌日午餐时,餐桌上便多了一道香喷喷的“油炸金蝉”。连年的捕捉,再加上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夏日的树林中,就很少听得到那熟悉的“知了,知了”声了。市场上的金蝉也涨价了,竟卖到了一元钱一只,这金蝉,几乎要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蝉”了。物以稀为贵,这话一点也不假!(文|张福献图|张福献)年7月29日壹点号张慧峰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