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天敌 >> 此时有子不如无六首著名的母爱诗歌,献给最
“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人们在年少的时候不清楚父母双亲对于我们的付出,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知道父母对于我们的养育恩情。
父爱如山,深沉稳重;母爱如水,温暖细腻。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母亲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
有一种饿,叫妈妈认为你饿!有一种冷,叫妈妈认为你冷!
有一种长不大,是妈妈眼里的长不大!有一种美味,那是妈妈才能做出的味道!
母爱是这世上最纯洁的情感,母爱也是这世上最无私、最持久的爱!
自古以来,诗人们写出无数优美的诗篇来赞颂伟大的母爱,为了便于好友们了解,笔者精心选取了六首抒写母爱的著名诗歌,献给最亲爱的母亲,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人世间最真挚的母爱吧:
一、《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音:qú)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音:yuán)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音:xiàn、huǎn)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夏日的一天,邶国(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周边)的一位诗人站在野外,温暖的南风轻轻吹拂,使他倍感惬意。他看到一片酸枣树在风中摇曳生长,几只黄雀鸟在树上清脆的欢唱,他忽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辛勤养育了自己兄弟七人的母亲,他感到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对日夜操劳的母亲充满了愧疚,为没有常去安慰母亲而感到自责,他写下这首赞美母爱的诗,表达深深的愧疚、自责之情。
“凯风”是指温暖的南风,“棘心”就是酸枣树的嫩芽,诗的开篇将母爱比喻为“凯风”,以“棘心”比喻幼小的孩子,在母亲辛勤的哺育下,七个孩子们逐渐长大成人。
母亲的抚育之恩,堪称圣善。儿子却自责的认为自己不是“令人”,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没有更好的孝顺母亲。
接着,诗人以滋养万物的“寒泉”来比喻母爱,清爽甘甜的寒泉在地下涓涓流淌,滋养了浚邑的人们。母亲生养了兄弟七人,至今还在如此劳苦,这让做儿子的如何心安?
黄雀在大地上婉转歌唱,带来的歌声多么悦耳、嘹亮,七个儿子没有常去安慰母亲,深感自责和不当。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赞美母爱的诗篇,全诗用古朴的语言赞美母亲的伟大,表达了子女对不能慰劳母亲而产生的愧疚、自责之情,情真意切,真挚感人。
诗中的“凯风”、“棘心”、“寒泉”等意象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唐武宗会昌四年(年),诗人陈去疾准备西去长安,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临行前,他特意来到母亲的坟前与母亲话别。
母亲的坟在高盖山(位于福建福州市)的一片树林中,陈去疾细心地拔去了坟上的衰草,培上了新土,为母亲送上纸钱,撒酒祭奠。然后,他跪在坟旁,满含热泪,向母亲诉说着自己的思念。
太阳已经下山了,鸟儿也都归巢了,他还不想离去。他多想再听到母亲的叮嘱:“儿子,你一定早些回来啊。”
全诗语言简洁通俗,感情凝重哀痛,诗人对母亲深挚的爱在诗中自然流出,生动感人,催人泪下。
三、《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唐宪宗元和六年(),白居易的母亲陈氏不幸病逝。时任京兆府户部参军的白居易丁忧回到老家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为母亲守孝三年。白居易与母亲的感情极为深厚,母亲的去世让他悲痛万分。他借乌鸦反哺之意,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全诗借物言志,以“慈乌”自喻,先从慈乌失母后的悲伤行为写起,最后运用吴起、曾参的典故,从反、正两个方面告诫人们应该恪守孝道,不能连乌鸦都不如,不要留下“舐犊情难报,未尽反哺心”的愧疚和悔恨。
四、《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父亲不幸早逝,母亲裴氏含辛茹苦地将他和两个弟弟抚养成人。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孟郊作为长子,成为了母亲的小帮手,听母亲的话,顺从母亲的安排,这是孟郊一生的信条。
孟郊早年四处漂泊,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他获得了溧阳县尉的官职,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孝顺的孟郊立刻将母亲接到身边赡养。
看着慈祥的老母亲,孟郊回想起往事,在每次要出门远游之前,母亲都亲自为自己缝补衣裳,他含泪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母爱名篇,歌颂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他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尊敬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句感情真挚自然,动人心脾,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为表达母爱的首选名句。
五、《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唐:鲍溶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
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鲍溶,字德源,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论家张为在他的诗论专著《诗人主客图》中,把中晚唐的诗人流派共设为六主,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
鲍溶与孟郊的关系非常友善,两人都有至孝之心。在鲍溶要回到老家归隐的时候,他特意写下这首诗与孟郊留别。作为好朋友,鲍溶对孟郊的诗很了解,或许这首诗也是受到了《游子吟》的启示吧。
在诗中,鲍溶告诉孟郊,由于自己的不自量力,在仕途闯荡中很受挫折。回想起母亲在家辛勤的劳作,殷切的期盼自己成才,就想返回家乡奉养母亲,报答母爱。
全诗不假雕饰,朴素自然,真情感人,赞美了母亲像春蚕吐丝那样,为儿女殷勤操劳。告诫做儿女的,应该侍奉膝下,不应和母亲远离,弘扬了母慈子孝的传统美德。
诗中的“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这几句将一片悠悠慈母心刻画的栩栩如生。
六、《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是清朝著名诗人,他是宋朝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后裔,黄庭坚就是一位至孝之人,二十四孝里的“涤亲溺器”就是讲他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的故事。
乾隆三十六年(年)冬,官府安排二十三岁的黄景仁外出办事一段时间,出发前的夜晚正值风雪交加,黄景仁恋恋不舍地拜别老母、辞别妻儿,临行前,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忧愁、无奈、痛苦与感伤的心情。
撩起帷帐,拜别年迈的老母亲,看到母亲的苍苍白发,我眼泪也要流干。风雪之夜,我轻掩柴门凄惨地远去,这时候母亲养我这个儿子有什么用呢?真还不如没有啊!
这首诗用直白如话的语言对诗人远行他乡与离别母亲时的场景进行了描写,把离别之情表现得贴切又沉痛,表达了他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痛苦与愧疚,抒发了他对母亲至真至诚的情感。全诗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
有一种孝,叫“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一种痛,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现在开始吧,让我们尽最大的努力侍奉母亲,时常问候,凡事关心,让每一天都是母亲节!
以上就是笔者精心选取的献给最亲爱的母亲的六首著名诗歌,赞美了天底下最伟大的母爱。抒写母爱的著名诗歌还有很多,好友们有什么补充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