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成语“结草衔环”辨析
结草衔环,是一个四字成语,主要用于表达报恩之意。这一成语来源于两个故事,确切地说是两个鬼神故事;一个是结草,一个是衔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先看看衔环是怎么一回事。衔环又称“黄雀衔环”,是一个神话故事,出自《续齐谐记》——这是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部分原文如下:“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实感仁恩。今赠白环四枚,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此后,唐朝李贤注《后汉书·杨震列传》时引用该故事而混入正史。
图/百度推荐图库,此处衔虫而非“环”黄雀化为黄衣童子,本是西王母的使者,前来报答救命之恩,并保佑杨震四世三公;这样说起来,虽然在宣扬善有善报的观点,旨在劝人向善,然而其根源却是命由天定的思想观念。杨家四世三公的现象,是杨氏家族治家有方、子弟奋进而来的。而这很可能是后世某个一个文人怀着羡慕嫉妒之心,而编造的故事罢了。与衔环故事的出处不同,结草的故事则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有点儿根正苗红的味道。众所周知《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左传》等;虽然是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属于知名的儒家经典,印象中好像与鬼神故事格格不入。孔子曾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先看下原文: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bi4,宠爱)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这个故事主要是讲晋将魏颗擒获秦人杜回,原因是在战场上有个报恩的老人帮助了他,主旨在于宣扬善有善报。唐朝李密《陈情书》有言:“臣生当殒首,死当结草。”
译文推荐自行理解(如果是初学者,推荐读法是先学习单字,再理解单句,然后自行理解全文,最后查看译文,逐句与自己的理解比较,以便彼此对照加深体会,自然熟能生巧)。在此重点探讨下擒获的过程,即“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一句话。
单字一“亢”,《说文解字》云:亢,人颈也。后引申为高。《太平御览》或作“抗”,其本义抵抗、抵御。在此“亢”字内涵无疑要大于“抗”,且该动作与抵抗无关,故应为“亢”字。试想,一个老人如何用一根临时结成的草绳来“抵抗”秦国力人呢?所以,“亢”字另有他意。请往下看。
单字二“踬”(音zhi4,4即四声,下同),本义被绊倒。《说文解字》云:踬,跲也。又云:跲,踬也。怎么一回事?许先生用两个“生僻字”互相解释?这着实让后人有些无所适从了。可以肯定的是,被绊倒,至于哪个方向就难以定论了。
如果联系上文的“亢”字即脖子在此名词作动词,意为卡脖子;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推测,当时的情形可能是这样的:报恩老人手持一根临时结成的草绳,卡住了杜回的脖子,因为杜回与魏颗正在僵持之中,甚至占到了上风,所以此时的魏颗急切需要帮忙。
那么,老人从哪个方向而来呢?如果你要在两个人的僵持状态施以援手,会从哪个方向接近敌方呢?无疑会选择敌方的后面,至于是左后方还是右后方,抑或正后方,无旨无碍了。因为老人要实施偷袭,首要的是出其不意。
单字三“颠”,本义为顶,即头顶。假借为“蹎”,意即跌倒。由上推测可知,报恩老人用草绳卡住了杜回脖子,然后杜回自然脚下不稳,向后脸面朝上仰面跌倒而被俘。全句顺理成章,字字珠玑,实在是难得的妙文。
其他解释一:《诗经·豳风》曰:“狼跋其胡,载疐(踬)其尾”(豳,bin1,古地名),此句意为踩或踏。在此,如果释其义为踩或踏,本句即为“杜回踩中(它)并跌倒了”;那么上句中“亢”字,无论如何也难以解释了。
其他解释二:假如“踬”直接理解为被绊倒,而根据“与足有关”,简单理解为“绊脚”而倒的话,在此处会有很多问题。其一,老人要下蹲去绊杜回的脚,无疑难度更大,而且容易被踢中;其二,老人用草绳去绊脚时,很可能会误绊恩公魏颗而适得其反;其三,如果是“踬”已经达到绊倒的目的,那么“颠”字语义无疑有些多余了。
上面两个故事的主旨值得宣传,一个是关爱万物、众生平等,一个是弃乱从治、理性至上。虽说是成语辨析,更多地是为了传达一种古文的读法,希望对大家的阅读有益。
下次再见!
参考资料:汉典网;结草衔环-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