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黄鸟篇及其赏析如下: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
此邦之人/不我肯穀/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
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
此邦之人/不可与处/
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诗经朱熹曾对此诗创作背景做了剖析,即:人们被迫背井离乡,所以作了此诗。通俗点说,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身在民国他乡的人,他深受当地人的排挤和压迫,不得不返回故里。实际反映了当时因战乱而颠簸流离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人们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以及无休战乱的颠簸之下,被逼无奈纷纷离开故土,就这样变成了背井离乡的人。这些被迫寄人篱下的人们,抱着满腔的希望来到了异乡。他们天真地以为这些地方比故园好,却和他们的想象完全不同,这里的人们对他们很不友好,他们以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以各种方式排挤自己。诗人用黄雀指代那些罪恶,喊出了“此邦之人,不我肯穀”、“不可与明”、“不可与处”这些语言都表现了诗人的不满、痛恨之情和急不可耐的思归的决心。诗人通过这样的语言告诉世人,在这世界上已经没有一块没有剥削与压迫的乐土。描绘出当时糟糕人社会和生活环境。
贪得无厌的黄麻雀,吃光了人们所有的粮食,断了所有人的念想,然后还要和人们作对,切断了所有人的后路,让这些人必须离开。它们停在人们家门前的树上,不停鸣叫着,好像是在挑衅人们,还在人们的“伤口上撒盐”。由此,它们的叫声让人感到心烦也不足为奇了。“黄鸟”在此处指代的正是那此盘剥压榨底层老百姓的人。走投无路的穷苦老百姓于是宁愿离开生养他们的故土,也不愿再受压迫。这些可怜的人背井离乡,原本是想要寻找一个世外桃源,但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们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在经历痛苦挣扎之后,人们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在世上再也没有乐土天国可以寻找。天下何处不灾荒,哪里都没有余粮可供他们食用,天下到处都是吃人的豺狼,哪里都不是穷人的乐土,而且那些此邦之人也已经丧失了基本的怜悯之心,他们“不我肯穀”、“不可与明”甚至“不可与处”。
令人无奈之后,人们只能“言旋言归,复我邦族”,就这样人们决定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与自己的邦族、兄弟、父母生活在一起,流着同一种血液的人才会彼此照应,生活于其中才会有安全感。虽然那里还是恶人横行霸道,但是在那里至少还有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他们相信,在和亲人的相互依伴中,可以寻求些许暖意,这样的温暖能够给他们充满伤痛的心以解脱的慰藉,这样或许能有一丝生的希望。
希望反复阅读本诗,身临其境于那个战火纷纷的年代。饥寒交迫、战乱纷纷的不堪生活画面呈现于读者眼前。这仿佛可以听到古时人们愤怒痛哭的声音。通过深入阅读,可激发人们勇于直面挑战、珍惜当下、乐观豁达的积极心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争时有发生,难民问题也是值得全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