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天敌 >> 半年读完一百本书的七点感悟
今年已过去一半,仔细整理上半年读完的书籍,竟有一百本之多。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年初也没想到半年能读完一百本书。古人说开卷有益,但成年人时间毕竟有限。回想这些书的内容,有的印象深刻,有的记忆模糊,半数已经只剩下空白。品味熟悉的书单,不免感慨:半年读一百本书,竟然真做到了!回顾这个过程,有七点感悟:
首要秘诀,在于要有读书计划。每个月末选定下个月的阅读书籍,我一般选定10-12本。每周制定整个星期的阅读计划。每天对照计划复盘,检查有没有完成当天的阅读任务。计划能让我每天的阅读聚焦,避免时间浪费;同时起到了警醒作用。无论一个人喜不喜欢读书,只要制定读书计划,总能够读完想读的书。
第二,在于时间的利用。要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一方面要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另一方面必须要保障有适当的大块时间。现在生活的节奏很快,时间也越来越碎片化。随时在包中带上一本书,在排队等待的间隙、乘坐公共交通的空暇等,拿出书本翻上几页。时间化整为零,阅读也因之化整为零。碎片化时间有个吸收大王--手机。要利用好零碎时间,必须摆脱手机依赖。要做到此点实在困难,还是将手机关机靠谱--最起码将手机静音,放到不容易够着的地方。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尽管如此,阅读还是需要大块时间。成年人身不由己,却也并非束手无策。我的诀窍是早睡早起。晚上十点开始睡觉,早上五点左右起床。这样起码能保证有一个小时的整段时间可供阅读。
第三,阅读要有系统。现在的书籍汗牛充栋,我的个人藏书也两千余册。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一个人不可能读尽天下好书,这实为人生一大憾事。但精选自己喜爱的书籍而阅读之,也算一件乐事。个人理解,读书是一个广博而约的过程。年轻时精力无穷,以一事不知为耻,尽可以广罗四方奇书而读之。年岁日长,只好只读想要研究方向的书籍,以求有所深入精进。不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同一个系统的书籍,内容难免有重复。这样既能加深阅读印象,又能加快阅读速度。
第四,阅读要有目的。带着问题读书,可能是最有收获的读书方式之一。一旦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则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一本书中能有一两句对成长有所裨益,已足以令人喜出望外。至于非所必须部分,可以略读。基于此目的,上半年读了一系列儿童学习方法的书,可惜此类书籍质量上乘者少。
第五,读书一定要动笔记录。年少时以为读书是靠天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虚言。读书经验越多,越觉得这是至理名言。今年读完四大本《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从伟人的心得体会中,受到深深的震撼:原来读书笔记还可以这样记!读书要当“评论员”,这样读书收获大。
第六,阅读要学以致用。书非用不能理解。不抱以运用之心读书,则重要文字容易轻忽错过。要写读书体会,要深入思考文字之后的背景、逻辑。以运用来倒逼阅读,这样读书才不会遗漏重点。此外,运用的过程又加深了阅读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第七,重要心得:还是要读经典。上半年读书不可谓不多,可是大部头和经典并不多。终于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罗宾斯的《管理学》,算是难得读完的一部大部头书籍。有一段时间为了研究小说,读了热门的《人生海海》、《大江大河》;也读了70年70部小说系列,茅盾文学奖系列小说如《额尔古纳河右岸》、《黄雀记》等。读小说就是从别人的人生中看自己,虽有感动但不持久。经典的力量才是永恒的,下半年要多读经典,《论语》、《老子》要常读常新。阅读的重要体验在于与生命的共鸣,而非阅读书本的数量。
上半年零零总总地读了一百多部书,总算有一些收获。总的体会是读书不在于数量,一定要将节奏慢下来,品味经典。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只要对明天还有一丝希望,就不放弃成长,坚持阅读。以书中之养分,不断完善自己,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