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天敌 >> 诺兰大神的11部作品,你最爱哪部看电影
看死君:对很多影迷而言,国产主旋律轰炸眼球的八月并不有趣,他们真正期待的还是诺兰大神的《敦刻尔克》。时至今天,尽管《敦刻尔克》已然在北美上映半月有余,但不出国门的影迷要想看到,还得等九月。
于是,我们鲸鱼放映室决定,在《敦刻尔克》正式上映之前,带大家来重新回顾一下你们诺兰大神的作品系列。不过由于周末时间有限,整个八月我们精选了六部诺兰作品,具体片单和放映时间见文末!
作者
无念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这是诺兰对自己的评价。
提到当今的好莱坞,诺兰注定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在很多影迷心目中,他早已经达到了“被封神”的地位。他大概是当今好莱坞把戏剧化的叙事结构和丰富绚丽的视觉奇观融合的最成功的一位导演,同时也是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的一位改良者。
他的电影给了观众一种全新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解读空间,同时也向传统的商业大片里注入了全新的作者风格、逻辑和思维方式,让商业片不单单是停留在“好看”的过目即忘的阶段,而是赋予了它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不少人反映诺兰的片子“烧脑”、“难懂”,这确实也是他很明显的一个风格特点,即用相对复杂的结构和概念来包裹影片的主题。在他的电影里,叙事的天马行空和意识的变幻莫测总是相互交织,观众则心甘情愿在他编织出的一个个精密巧妙的思维谜团中享受着解谜的快感。
他的影片在类型化特征的基础上保留了显著的个人色彩,同时在拍摄技艺和手法上积极创新。在这个看起来温文儒雅的英国绅士身上,大师的艺术气质和导演的精巧匠心相互补充配合,使他散发出一种亲切而严谨的距离感。
不过,既然能承受多大的赞美,就要能承担多大的争议。也有观众认为他的电影空有磅礴的叙事外壳,却只是单纯卖弄“烧脑”的概念,让人感受不到人性的情感温度。他的新作《敦刻尔克》上映在即,我们不妨来重新梳理一下并不算高产的诺兰一直以来的创作轨迹。
蚁蛉Doodlebug()
诺兰出生于年,童年时的诺兰就用父亲的超8摄影机拍摄自己的玩具兵人,开始了最早的电影创作。在校期间,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16毫米”社团,拍摄了大量短片。
短片《蚁蛉》拍摄于年,年被包含在DVD《英国名导短片集》中发行。在这部只有短短三分钟的短片里,诺兰已经开始玩起了嵌套式的结构,并且巧妙地利用了一个无法用时间衡量的循环概念。
也许我们每个人在寻找猎物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变成为别人眼中的猎物。这样的表达方式颇有点宿命论的意味,真实和虚幻,清醒与混沌。所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而诺兰在这部短片中就展现了他过人的创作技巧和想象力,也为他日后形成自己的风格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追随Following()
年,诺兰只用了美元,和他“16毫米”社团的朋友们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追随》。年,《追随》在旧金山电影节上放映并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