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文学才华一流的曹植失败是因为不懂政治

发布时间:2022/8/17 14:38:55   
事件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roll/1587041.html

我们都知道曹植的文学才华是一流的,但是他的政治才华只能说是三流。这么说很遗憾,但是很多内容都是事实。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人怀疑过曹植的文学才华和他的政治才华,比如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但是最早怀疑这个问题的,很有先见之明的恐怕就是南朝梁朝的刘勰了。

刘勰是一个僧人,但是这个僧人很不寻常,不是吃饭撞钟,“打卡”下班,在他当和尚的十几年时间里,利用所有闲暇写了一本书,就是《文心雕龙》。应该说我们今天能够读到隋唐以前的诗歌特点以及那些著名诗人的文风,这都要归功于刘勰在做和尚期间这种孜孜不倦的努力。刘勰在讲到曹丕和曹植的时候,突然大发感慨,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刘氏之惑”:“但俗情扬抑,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文心雕龙·才略》)就是说老百姓的俗情,他们的褒奖和诋毁大概都是人云亦云,众口一词,所以就导致文帝也就是曹丕,因为他是斗争中的胜利者,虽皇位尊贵而被大家所看低,但是曹植却因为他不幸的遭遇而被大家抬高身价,这么说不是一个笃论。虽然这句话是一个肯定句式,但是我们发现刘勰想说的是一个疑惑:大家只靠他们的斗阵的胜败就来决定自己的情感,这么做真的是平心而论吗?

很可惜,这么有见地的一个发声因为咱们很多人抱着一个同情弱者的心态也就被忽略掉了,而且大家所熟悉的故事恰恰是曹丕如何打压曹植的,比如著名的七步成诗。曹丕继位之后,特别想铲除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曹植,但是在朝堂之上,不好下手,又没有什么借口。于是他灵机一动,有一天特别严肃地对曹植讲,七步之内一定要写完一首诗,不然就只能杀了你。这个故事就记载在《世说新语》上。曹植就拿生活当中做豆豉,豆汁的这么一件事来比如兄弟相残毫不留情,也就讽刺了曹丕下手太狠,曹丕听了之后脸都红透了。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听完之后也觉得特别解气,因为弱者终于有了胜利的机会。但是疑问也随之而来了,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呢?这首诗是不是曹植所写呢?

我们有一个最佳的证据就可以证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存在问题的。因为曹植现在他没有什么性命之虞,可以从四个点来说,第一低幼不可信,曹丕在皇帝当中的按个智力水平,虽然不能说是顶级,但起码也应该是中等的,如果在朝堂之上有这么一个低幼的借口,大家相信吗?第二个是嚣张不可能,皇帝是史书中的第一主角,也就是说皇帝做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被记载到史书当中去,古代还专门为皇帝安排了史官,记录他们的言行起居。曹丕可是想要名留青史的人,还不至于这么明目张胆地制造污点,让自己成为反面教材。第三肚量不相符,曹丕的政治肚量其实是很大的,他没有杀死汉献帝,让汉献帝富贵终老,同时对待那些为东汉政府守孝的忠臣们也不任意逼迫,从来不凌辱,对于最大的竞争对手曹植最后也没有痛下杀手。

就上面的这三项,古往今来,能够做到的皇帝都很少,所以从中我们就可以想一想,曹植的命运是不是真的那样堪忧。还有第四点就是诏令不可违,曹丕曾经亲手写了一个手诏,传示天下,“植,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三国志》裴松之注《魏书》)诏书相当于免死的令牌,因为他代表着国家的最高公信力,事关国家的颜面,说的话就不能收回去了。

对于曹植的处理意见,曹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杀曹植一方面是人伦常情,另一方面其实他知道一个活着的曹植比一个死了的曹植更有意义。所以这四句话合在一起,我们就知道刚刚那个七步成诗的故事其实一定是特别同情曹植的人杜撰出来的故事,那么也就是说这首诗可能并非曹植所作,因为这首诗和曹植平时的其他诗歌风格也有所不同。

曹操死后一个月,曹植写下了一首诗《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木秀于林,却悲风缠绵,海水本来很平静,却横生波澜,让我们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肯定有事。接着说“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利剑象征着权势,如果你自己没有强大的权势,干嘛要结交朋友。话都说得如此颠三倒四了,一定是出了什么事了。那么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呢,原来是他的好朋友丁仪,丁廙兄弟这一对“黄雀”出了事。因为这二人身份特殊,而且是曹植的忠诚的追随者,二丁的父亲和曹操是战友,曹操也非常看重丁氏兄弟。史书记载:“乃对中领军夏侯尚,叩头求哀,尚为涕泣而不能救。”曹植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是没有办法的,不能帮助丁氏兄弟。“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这当中有一个想象的少年形象,他看到了就是当那个猎人捉到了黄雀很开心,但是一旁观看的那个少年,心里面无比地悲凉,这个少年的心境也就是曹植的心境了。

那么为什么文学才能那么高的曹植失败了呢?文学的优势不能等同于政治的优势,可以从北征送别这件事情上看的出来。曹操有一次远征,大臣们和儿子都来送别。曹植到了现场之后马上当着众人朗诵了一篇自己写文章来歌颂父亲的功德,大家听完之后没有人不鼓掌,都很称赞,曹植很得意,以为自己占到了先机。曹丕来了什么也没有念,“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皆歔欷。”曹丕来到这里只会拜别,趴在了地上不起来,眼泪都流下来了。一刹那人们都懂了,世间最重要的倒不是什么对功德的歌颂,不是什么文学的才华,更重要的是父子之间的那种真情,一生戎马的曹操也禁不住落泪了。所以从这个事情上就能看出,你的文学才华未必能够转化成政治上的优势,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还能暴露你政治上的软肋。

那么曹植该怎么办呢?他在诗中继续说:“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就是曹植想象那个抱打不平的少年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于是拔出宝剑把罗网削苹掉,把黄雀放了出来,黄雀盘旋飞翔到苍天,但是没有忘记又飞下来感谢恩人。

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这只能是一种想象和麻醉,曹植哪里还有什么逆袭的可能性呢?曹丕的权力已经很稳固了,所有的情况已经是既成的事实了,曹植到了这个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再联系之前的那些生活,就不难理解曹植后半期他的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种心态了。

曹植在政治上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失败者,他的政治水准不能和他的文学水准相提并论,两者根本不成正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05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