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生活环境 >> 这是一次很难得的课堂生成体验
我用五个问题接引众生,实战效果虽然不佳,但我自己很得意。
10月湘豫名校联考的这一段文言文翻译,错得很有意思
《湘豫名校联考》10月卷,选用《说苑正谏》中的这一段文字,标点出了点问题,而又正好被翻译题选中。结果命题人就翻车了。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翻译画线句子,提供的答案如下:
君王喜欢治理海域,不喜欢治理国家,因而六个月了还不回去,如果有另外的人做了国君,君王您将要怎么在海上游乐呢?(“傥”“且”“安”各1分,句意2分。“傥”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且”,将要;“安”,怎么。)
粗看没有问题,细看问题不少。首先,原文中的“彼”丢了。“彼”是代词,代指与海上相对的齐国。这不是大问题。大问题是其中一个标点符号错了,这一错导致文段表达重点被消解了。
具体来说,就是“君且安得乐此海也?”中的问题应该是句号。
为什么呢?因为齐景公已经下令“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封死了进谏之路。而“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后边是“?”,就要翻译成“那边如果出现了可以治理齐国的人,君主您将怎么能够在这片海上玩乐呢?”,是反问句,带着批评、指责的味道。就是犯颜直谏。不符合语境。而使用句号,则可以翻译成“那边如果出现了可以治理齐国的人,君主正好将得以安然在这片海域游乐了”。这是顺着齐景公的思路推导的,看起来是拍马屁,实则是提醒齐景公游乐不归的结果。
但因为语言相似,脱离语境,单从文字上看,两种翻译都可以,所以这正是考查学生结合语境能力的机会。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以对学生形成有效接引。
第一问:这一段文字中有一个标点符号错了。找找是哪一个?
这个问题将全部思维判断都交给学生,看学生能不能完全独立解决问题。
没有学生找到。但有学生提出将“而六月不归”后改为分号或者句号。这属于两可。
于是抛出第二问:“君且安得乐此海也”后的“?”需要更改。看改为什么标点合适。
这个问题的重点是:考查其结合语境的能力,读出“?”代表的反问语气和“委婉进谏”语境的冲突。没有学生提供合适的答案。
于是抛出第三问:“君且安得乐此海也”后的“?”需要改为句号。改完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句号和问号在此语境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最后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将“君且安得乐此海也”后的“?”改为句号?
这个问题的重点是将“?”改为“。”引起的语意变化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虽然学生没有很好地“配合”,但是,我对我在课堂上的这个随机应变的设计还是十分得意。
最后,我对试题进行评价,对答案进行了修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门大夫入言曰:“晋人咎犯也,欲以乐见。”平公曰:“内之。”止坐殿上,则出钟磬竽瑟。坐有顷,平公曰:“客子为乐?”咎犯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平公召隐士十二人。咎犯曰:“隐臣窃愿昧死塑。”平公曰:“诺。”咎犯申其左臂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隐官皆曰:“不知。”平公曰:“归之。”咎犯则申其一指曰:“是一也,便游赭画,不峻城阙。二也,柱梁衣绣,士民无褐。三也,侏儒有余酒,而死士渴。四也,民有饥色,而马有粟秩。五也,近臣不敢谏,远臣不得达。平公曰:“善。”乃屏钟鼓,除竽瑟,遂与咎犯参治国。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摘编自《说苑正谏》)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景公在外游玩多日,颜烛趋冒着被处死的危险劝谏齐景公尽快返回朝廷,最终齐景公听从了颜烛趋的建议。
B.晋平公不行君道,晋人咎犯说自己想凭借乐技拜见晋平公。咎犯坐到殿上,随即拿出钟磬竽瑟,但最终也没有演奏。
C.咎犯在朝堂上把弯曲的五指依次伸出,这样做是为了引起晋平公的注意,伺机谏言,容易使晋平公接受。
D.与邹忌设喻说理的劝谏方式不同,少孺子借物喻人,利用蝉、螳螂和黄雀潜在的危险,规劝吴王罢兵。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
翻译题的答案直接更改了。
选择题A项“齐景公在外游玩多日,颜烛趋冒着被处死的危险劝谏齐景公尽快返回朝廷,最终齐景公听从了颜烛趋的建议”中颜烛是不是“冒着被处死的风险”,我则让学生进行讨论。
注:大家看完全篇,可能更容易理解那个问号为什么一定要改为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