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生活环境 >> 钻石恒久远的背后战争屠杀血腥,有
看过电影《色·戒》的人,不会忘记易先生送给王佳芝的那枚鸽子蛋钻戒。
极品的粉钻,精致的镶嵌,熠熠生辉。
也正是这枚钻戒,救了易先生一命。
小说中描述王佳芝当时的心情:
“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轰然一声”后,几经挣扎后,她选择背叛队友,放易先生离开。
钻石和爱情绑定由来已久,它的闪耀,它的昂贵,让它成了爱情的寄托物,也成了衡量爱情的标尺。
也因此,相信绝大多数女人都无法拒绝钻石带来的诱惑。
但,闪耀和昂贵的另一面,也可能是战争、屠杀、血腥。
就像电影《血钻》中演绎的那样。
一、战争、屠杀、血腥
《血钻》,豆瓣评分8.8。
男主是统一全球审美的小李子。
女主是曾在《美国往事》中惊鸿一瞥的詹妮弗·康纳利。
出演《血钻》时,他们都已经过了颜值巅峰期,经过岁月的沉淀,到了用实力说话的年纪。
值得一提的是,“血钻”一词并不是因为这部影片才产生。
血钻,又称滴血钻石、冲突钻石、血腥钻石,是一种开采在战争区域并销往市场的钻石。
在部分非洲国家,钻石是军队用来购买军备的资金来源,也是连年征战的原因。
可以说,战争国家出产的每颗钻石都粘有非洲采矿工人,或者战争牺牲者的鲜血,因此被称为“血钻”
影片的背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非洲塞拉利昂:
这里战火连天,屠杀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人命如蝼蚁。
伴随以上惨剧的是疯狂的钻石走私。
影片有一个充满希望又温馨的开端:
黑人小孩迪亚早上想贪睡不上学,并找理由说:“英国小孩都不必每天上学。”
爸爸索罗门(杰曼·翰苏饰)回答:“他们跟你一样每天上学,这样才能当医生,别跟爸爸一样补渔网。”
想偷懒的小男孩昏昏沉沉地起床了。
这样的场景,像不像小时候的你我?
这样的父母,是不是也觉得很熟悉?
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相通的: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不同的是,在中国这样的和平国家,每个人都有在安稳的环境中努力并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在彼时动荡的塞拉利昂,上一秒的希望,下一秒就有可能变成绝望。
送迪亚上学的路上,父子俩遇到了反政府军武装,他们拿着枪不由分说便开始杀人,枪声过处,是一片惨叫声。
侥幸活下来的人,也可能遭受断手断脚的折磨。
在这场骚乱中,索罗门被抓了。
但因为看起来身强力壮,他并没有被射杀,而是被送到了钻石矿当劳力。
正是因为这个契机,他发现了一枚罕见的粉钻,并将它埋进土里藏了起来。
影片中的故事,也被这枚粉钻推动着向前发展。
片中有一句台词:“红土,是鲜血染成的。”
它形象地说明了以索罗门为代表的塞拉利昂人因血钻付出的代价。
塞拉利昂被以下几方势力占据:
一是政府,但所谓的政府不过是掌权者的敛财工具,自然不会为民做主。
二是革命联盟阵线,也就是反政府武装,他们依靠钻石获得购买军火的资金。
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反抗政府不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攫取更多利益。
三是以寇兹上校为代表的佣军,他们是政府和反政府武装之间的渔利者。
佣军卖武器给反政府武装,当反政府武装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后,政府便会向他们寻求支持,然后,他们拥有了又一次发财的机会……
总之,不管哪一方,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益追逐之下,留给非洲的是鲜血染成的红土。
二、罪与罚
影片以投机商人艾奇(小李子饰)和黑人索罗门一家的命运为主线,以小见大,讲述了血钻背后的罪恶。
艾奇是个钻石走私商人,为了利益,不惜深入战区。
在走私的过程中,他被政府军抓获,和索罗门关在了一起。
也正是这次契机,他得知索罗门私藏了一颗罕见的粉钻。
当这颗钻石的存在被曝光后,艾奇本人、叛军头领、从事钻石走私的寇兹上校,都在打它的主意。
而钻石的私藏者——索罗门想要得到的,是一家人的团圆。
在叛军对普通人的射杀行动中,索罗门和妻子以及儿女失去了消息。
他四处打听,也不曾找到他们的下落。
那枚粉钻,成了他找到家人的筹码。
为了找到粉钻,艾奇找人保释了索罗门,并以帮助索罗门找到家人为条件,让索罗门帮他拿到钻石。
艾奇在女记者曼迪(詹妮弗·康纳利)的帮助下,查到索罗门的妻子和女儿被关在几内亚的难民营中。
难民营,是非洲苦难的缩影。
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看到的是上百万的难民被关在铁网之内,集中管理。
上位者为了欲望发动战争,但时代的尘埃落到普通人身上,他们要面对的是妻离子散,流离失所,以及随时在生死线上挣扎。
几经周折,索罗门终于隔着铁网见到了妻子和女儿,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但很快,他得知儿子迪亚被叛军抓走,生死未卜。
得知儿子消失,索罗门发疯一样地晃动钢丝网。
守卫的士兵见状对索罗门举起枪杆,不断地挥舞毒打。
他们熟练的动作,彰显着他们对这样的场面早已见怪不怪、麻木无感。
当惨剧遍布人间,怜悯也成了稀缺品质。
索罗门并没有如愿带走妻女,因为塞拉利昂的内战一直持续,难民署担心难民中藏有叛军,不同意释放其中任何一个人。
索罗门焦急地赶来,却只能孤单地回去。
他不知道的是,他心心念念的儿子此时已经被叛军训练成杀手,而且经过不断地洗脑,迪亚似乎失去了人对感情的基本认知,变得麻木不仁。
事情的起因,仍是那枚粉钻。
叛军头领做这一切,只是想要在索罗门出现的时候,给他致命一击。
理所当然地,当索罗门带着艾奇到了他曾经埋钻石的地方的时候,他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儿子。
迪亚看到父亲,就像看到陌生人一样,继而又把他当敌人,对着他大呼“叛徒”,并对他大打出手。
只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叛军头领在威胁索罗门的时候,一直隐藏在艾奇身后的寇兹上校出动飞机,将一众叛军射杀。
他苦心孤诣的经营,最终颗粒无收。
寇兹上校、叛军、艾奇和索罗门,不同立场的人聚集在一起,是血肉横飞的战斗场面。
最终,在争夺中,上校被射杀,钻石到了艾奇手中。
一颗钻石,引出了无数人的贪婪,残忍。
在塞拉利昂,钻石是硬通货,也是罪恶与贪婪的宿主。
一颗小小的钻石,牵连着反政府军、政府军和白人领导者、本地非洲黑人的命运。
马克思曾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掌权者不断追逐更多资本,留给塞拉利昂的是无尽的灾难。
三、不要高估人性,也不要低估人性
不要高估人性,这似乎已经是常识。
因为人性里带着自私的基因,经不起试探和考验,更何况,钻石走私背后的利益超乎想象。
可同时,也不要低估人性,当人性中的善被激发出来,也会带来巨大的希望和改变。
影片中,有一个出境极少,但至关重要的人物——凡德坎。
他是钻石行业的大佬,极具话语权。
表面上,他和各国的重量级人物开着会,反对血钻石走私。
实际上,他是血钻走私的幕后黑手。
为了保持钻石供需平衡,保持高价,他的公司在收购血钻后,会把钻石锁在地下保险库,避免钻石流入市场。
像凡德坎这样道貌岸然的人暴露了人性的自私,而那些自私的人,也不乏闪光点。
艾奇便是以自私者的形象出现的。
他带着市侩的精明,像是一个小混混,为了钻石,周旋于各种人之间。
但这并不是最初的他。
他也曾天真正义,但是后来却如生活在炼狱之中。
九岁那年,他的母亲被强暴,然后被杀害;他的父亲被斩首后又被吊在谷仓。
他曾满腔热情地参军,结果发现自己不过是利益争夺战争中的一枚棋子。
一次次失望绝望后,他决定为自己而活,成了钻石走私商人。
在得知索罗门拥有粉钻之后,他迫切地希望得到这枚钻石,然后脱离苦海,去过正常的生活。
在胁迫索罗门帮自己找钻石的过程中,他目睹了索罗门和塞拉利昂人凄风苦雨的生活以及他们心灵深处的善良,内心动容。
所以,当得到钻石后,尽管前来支援的同伴叮嘱他甩掉索罗门父子,但他并没有答应。
离开过程中,索罗门质朴的善良再一次感动了他。
艾奇因为枪伤行动不便,再加上后有追兵,稍有迟缓就有可能殒命,在这危急时刻,索罗门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坚持背着他逃生。
索罗门的举动,唤起了艾奇一直以来被忽视的良知。
他将钻石还给索罗门,开枪阻击追兵,为索罗门和迪亚赢得了逃生的机会。
他告诉索罗门不要相信带他离开的飞行员,如果对方不老实,就用枪指着他。
他打电话给曼迪,让她安排迪亚的藏身之处。
他将自己的求生方法教给了索罗门,也为他找好了退路。
彼时,他是真心想要帮助索罗门一家。
他最后对索罗门的叮嘱,是让他带着迪亚回家。
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想必五味杂陈,有人之将死的释然,有对索罗门一家的真诚祝福,也遗憾自己无法得到像索罗门一家的亲情温暖。
根据艾奇临终前的安排,索罗门到了伦敦,并以钻石为筹码,让凡德坎将他的妻子和女儿带出难民营,一家团聚。
他终于完成了孜孜以求的梦想。
片中最正能量的角色是女记者曼迪。
她本来可以在美国享受着轻松体面的生活,但她还是冒着风险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作为一名记者,她追求正义,但因为能力微弱,力不从心。
她跑到非洲挖掘血钻走私的真相,她相信,如果真相揭开,如果人们知道购买血钻石给非洲人带来的苦难,购买的人就会减少。
为此,她一直和艾奇纠缠,想要从艾奇手中得到证据。
艾奇临终前,将索罗门和迪亚委托给了曼迪,与此同时,也将血钻走私的真相给了她。
最终,在索罗门的配合下,她揭露出了血钻的惊天秘密,也撕下了凡德坎的面具。
凡德坎成了过街老鼠。
至此,每个人的故事都有了结局,一切似乎都结束了。
可真的结束了吗?
影片尾声,黑色屏幕上的文字告诉我们:
为了抑制血钻石流通,年1月,40个国家签署了国际钻石原石认证标准机制,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它并不能彻底阻止血钻石流向市场。
另外,虽然塞拉利昂的内战已经结束,但非洲还有20万名孩兵。他们就像迪亚一样,小小年纪被训练成杀人工具。
所以,影片中呈现的苦难,依旧在持续。
影片开始的时候,上学路上的迪亚对索罗门说:
“老师说,这个国家本是乌托邦,你知道那个词的意思吗?她说,有一天战争结束,这里就会变成人间天堂。”
这一天,何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