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仲春时节话春分东胜发布

发布时间:2023/1/30 19:24:16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726/4663692.html

来源:殷耀国学苹苑发布时间:-03-:09:25

转眼间快到春分节气,小时候一直把春分混淆当作春风,而且轻易便把这个节气便放过了。在呼和浩特市附近的农村还是“二月垂杨未挂丝”的景象,边塞之地春色总是姗姗来迟,真是“羌笛何须怨杨柳”。

后来读的书有点杂,逐渐明白“春分正欲均天下”的春分不是“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春风,节气里的春分妙在一个“分”字。这“分”的第一层意思是白天和黑夜平分了一天的时间,西汉大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昼夜均指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寒暑平是指天气不冷不热,这样的日子有两个,除了春分就是秋分,只不过春分过后阴消阳长,秋分过后阳消阴长。过去有那么一副对联讲“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乃阴阳无差无错”,说得挺到位。所以古人把春分和秋分称为“日中”,晋代杜预注《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时说“日中,春、秋分也”,唐代孔颖达解释说“中者,谓日之长短与夜中分,故春秋二节谓之春分、秋分也。《释例》曰:春秋分而昼夜等,谓之日中。”有时在一些先秦典籍中“日中”也专指春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最早确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然后据此划分东西南北四方和春夏秋冬四季,并以此确定二十四节气和制订各种历法。《书·尧典》记载帝尧命羲和观测日月星辰之天象来指导百姓生产生活,并派羲和四位能干的儿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别居于东、南、西、北,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节气,并分掌四时农事。以春分为例,《书·尧典》云“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分即春分,宅即驻守,嵎夷和旸(yáng)谷是两个地名,在最东边靠海日出的地方。“寅”通“夤”,敬。“宾”即迎接。“平”同“辨”,辨别测定。“秩”,次序。“东作”指春耕。《史记·五帝本纪》里这两句是“敬道日出,便程东作”,“便”通“辨”,要比《书·尧典》好理解的多。我过去也怀疑“寅”是指寅月或寅时,寅月是春分所在月份的前一个月,是春季开始的月份;寅时是卯时日出的前一个时辰。但读《史记》后觉得还是孔安国解释正确。这段话的大意是:羲仲驻守东海边日出之地,要恭迎日出,观察辨别日出运行规律来预测春耕的时间。到了白天同夜晚一样长、黄昏时鸟星出现于正南方天空的这一天,就确定为春分日。

在《书·尧典》里,与“日中,星鸟,以殷仲春”相对应的还有“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其中的“殷”和“正”是确定的意思。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即“二分二至”,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中”是白天和夜晚时间一样长,是春分;“日永”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夏至;“宵中”是夜晚和白天时间一样长,是秋分。孔安国解释“宵,夜也。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备”,互相备即互文的意思;“日短”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是冬至。这样解释之后就很好理解了,“二分二至”的确立就奠定了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基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开始的节气在此基础上也被相继确定。

现在该解释“二分二至”如何通过星象来准确定位,即“星鸟”“星火”“星虚”“星昴”等的涵义。这里的“星”指中星,西汉孔安国注《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时说“星,四方中星”,唐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星,四方中星’者,二十八宿布在四方,随天转运,更互在南方,每月各有中者。”就是说二十八宿分布四方,按一定轨道运转,依次每月行至南方天空正中的恒星叫中星,即球面天文学里正在子午圈上的恒星。恒星过“天子午圈”叫“中天”,恒星每天两次过中天,从地平高度看位置最高的称上中天,位置最低的叫下中天,一般上中天是观测恒星的最好时机。观察中星可以确定四时,黄昏时观测到的中星,称为昏中星;清晨时观测到的,称为旦中星。《书·尧典》中鸟、火、虚、昴四星是确定“四仲”即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昏中星,也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黄昏时,正南方出现的昏中星分别是鸟、火、虚、昴。

鸟、火、虚、昴是非常重要的四组恒星,这就要说说二十八宿的知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作黄道,如果把浩瀚的宇宙看成一个天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地球上看太阳慢慢在天球背景上移动,移动一年正好回到原位,太阳“走”过的路径就叫“黄道”。上古时人们观察日月星辰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的设定大致在殷代后期到西周初年。二十八宿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定春分的中星“鸟”星,便是朱雀七宿中的“星”宿,有星七颗,也称七星;定夏至的中星“火”星,是青龙七宿中“心”宿的第二星,心宿有三星;定秋分的中星“虚”星即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定冬至的中星“昴”星即白虎七宿中的昴宿。

用现代天文学知识来看,春夏秋冬是依照太阳直射地球的直射点的位置来确定的。如果以地球上的地面观测点为圆心以无限长为半径,在宇宙空间假想一个的圆球称作“天球”。地球的赤道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即天赤道。天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黄赤交角”,它们之间的两个交点即春分点和秋分点。太阳每年沿黄道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太阳在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最远位置是南回归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之后太阳沿黄道从南半天球进入北半天球,黄道面与赤道面这个交点称为春分点,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继续向北半天球方向移动,到达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最远位置——北回归线,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夏至;之后太阳沿黄道由北半天球往南半天球“走”,越过赤道这个交点时是秋分点。

我只所以废这么多笔墨解释“二分二至”的确立方法,一是因为这四个节气太重要了,二是十分佩服我们祖先的智慧与聪明。这四个节气与现在的公历非常吻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在我们所在的北半球,当太阳从南回归线向赤道、北回归线移动时,太阳直射赤道就是春分时节,时间绝对是3月19日、20日或21日;之后太阳沿黄道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继续回归,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到了,这时是公历每年6月21日或22日;当太阳沿黄道从北回归线返回与赤道相交时,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时节来矣,这时必然是9月22日或23日,太阳继续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因为太阳照射时间变短,照射角度越来越大,逐渐转凉。当太阳到达其最南端的直射点南回归线时,冬至到了,这一天必然是12月21、22或23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这一天阳气则达到顶点,对应八卦中的乾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这一天阴气则达到顶点,对应八卦中的坤卦。以春分日为例,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世界各地昼夜几乎一样长,日出日落时间均为6点,即昼夜均而寒暑平。我们的祖先在距今两千多年前测算得如此精准,你能不佩服吗?

这春分的“分”的第二层意思是什么意思呢?我国古代的二十四个节气里,从立春到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就是说到了春分这一天,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在我们这里还没有感觉到春天的光顾呢,但看一看古代一些诗人描写的江南春色,真正是姹紫嫣红开遍。五代南唐冯延巳见到的是“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景色。比他晚一些的徐铉《春分日》诗云“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他所见到的春风日已到“花落已纷纷”的时节。春分时节江南看来确实花已近残,宋代邵雍有诗云“春半花开百万般,东风近日恶摧残。可怜桃李性温厚,吹尽都无一句言。”欧阳修眼中的春分天气是“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这样的春色对于生长在塞外的我来说,只能从书本上领略,只能羡慕“江南仲春天,细雨色如烟”。

春分已到春半时节,难免使人有“时光只解催人老”的惆怅。“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我最早是从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的描写中领略春分时节的怅惘之美,是啊,春半时节最易惹人惆怅,李煜的《清平乐》词云:“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在春花烂漫春光明媚的日子“遥遥悠恨难禁”,真是“伤心人别有怀抱”。在这些江南才子的笔下,找不到塞北春光的模样,只有欧阳公笔下的“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有一点北方春天的味道,但他所描绘的是今天湖北宜昌的风光,要比我们这里的春天温暖多了。在苏东坡眼中“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是很反常和稀奇的景观,但在我们塞北人看来这是家常的景观。

塞北的早春二月里,农民们还是修理农具和送粪到地里,俗谚云“二月惊蛰又春分,种地施肥耕地深”。我所能回忆起的儿时的游戏就是放风筝,不像现在随便就可以买到风筝,我们小时候精心地用麻纸糊一个风筝,几个小伙伴在打谷场里试飞,一个人在前边不顾寒冷呛风奔跑,后边几个小伙伴小心翼翼地拖着风筝的尾巴,风筝飞起来了……小伙伴们一起仰着头呛风奔跑。不料风筝又一头栽了下来,沮丧的小伙伴们一起争论到底是哪一根线没有糊对……如今,时时想起那个呛风奔跑的年龄,眼里边山青青水绿绿,所有的梦想都在纸糊的风筝里迎风飞扬。那个时候的快乐很简单,春分时节的童梦里都在二月的天空里张扬,寒风刺激得鼻涕眼泪出来了,用袖筒擦一下继续奔跑;场院里的土坯把只顾看天的小伙伴跘倒了,一骨碌身爬起接着呛风奔跑……想一想,我小时候春分季节这种玩法比我儿子现在幸福多了。

在北方,春分时节好种树。清初著名诗人宋琬的《春日田家》诗云“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他这首诗描写的场景好熟悉好亲切,在北方每年到了春分和清明时节种树是一件大事。上高中时,我就和老师和同学在托克托县的南梁上种过树。到天津和北京上大学时,学校也组织去郊外种树。参加工作后,春分节前后到呼和浩特市北边大青山种了好多次树。每年都有大规模的种树活动,如果我们种过的树都活了,那大青山的树木早已经拥挤得长不下了,在寒冷的北方养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人都费劲。但偏偏倔强的北方人要通过种树把春风引来,在黄河岸边,在内蒙古几大沙漠的边缘,有好多把一生耗在了种树上的人们,那些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树会感谢和铭记他们几辈子。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我的家乡托克托有一种说法,人要干积德的事情最好去“修桥补路和种树”。是啊,种树是后人和乡邻受益的事情,唐于鹄《种树》诗云“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看着树木长成有人攀折送别,人虽老了也是件幸福的事情。种树是一种不朽的功绩,当年左宗棠率领湖湘子弟收复新疆后,遍植护道树以御风沙。其部下杨昌浚感叹“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今天每到春分时节,在新疆乡下的古道边或有古柳吐芽,这是一种不朽的精神到了春分时节的萌芽。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种树是一种非常庄重而神圣的事业,《管子·权修》云“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春分日到了,让我们种下一棵树苗,长出一片绿阴,撑出你人生的功德来。(部分图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0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