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繁衍 >> 曹植四首经典诗作,才高八斗的失意文人
狂放不羁的谢灵运,独服曹子建:“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不必追究谢灵运是否有资本傲视一切,但看能被狂傲之士拜服,足见曹子建的非凡。
曹植,七步成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用词之妙,取譬之当,无出其右。一诗定生死,千古奇谈。
曹植,聪明灵秀,十岁为文,语惊四座。当曹操的铜雀台建成之后,大宴宾客,人才荟萃。而19岁的曹植倚马可待,挥手写下《登台赋》,“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令酷爱人才的曹操起另立世子之心。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曹操每次出征都带上曹植,有意栽培。曹植开始在这样的宠爱中迷失自己,他忘了自己身后还有另一个实力雄厚的曹丕。
公元年,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曹植因此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诏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
公元年,曹操病逝,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曹丕称帝后,对曹植严加防范。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落魄文人。
公元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接着改封鄄城侯,这次改封,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曹植的诗歌创作,完成了汉乐府由民间创作向文人创制的转变。《野田黄雀行》,可见乐府诗的质朴,亦可见文人诗的神韵。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大海无边,波涛山立,风吹浪涌,楫摧樯倾。自然风物的特征是诗人心境的外化。30岁之后的曹植,顿感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顿感世家子弟间的人情悲凉。宦海的险恶风涛,处境的风雨飘摇,让浪漫的曹植看到了世态人性的冷漠与权力斗争的冷酷。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曾经围绕身边的文友,顷刻之间都不敢亲近他,每次文友聚会,都会有无数监视的眼睛左顾右盼。这让生性喜欢结交天下英才的曹植很无奈也很可悲。可是,这样的不满只能借助隐晦的诗句发发牢骚,徒叹奈何?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论!失去权柄之后,才知道权力的重要性。早知如此,当初深得父亲宠爱的曹植就不会那么肆无忌惮地由着自己的性情放浪形骸了。
今天,当他失去了交友的自由与快乐之后,才发现,作为一个真正的世家子弟,他们的生活其实不如平常百姓来得真实而自在。至此,诗人幡然悔悟,诗歌不能沿着这样的思路走下去,再写下去,是否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呢?于是笔锋一转,借助寓言故事,想象一仗剑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黄雀死里逃生,直飞云霄。故事到此,似乎也算得善果。而获救的黄雀却又从天空俯冲而下,绕少年盘旋飞鸣,感谢救命之恩。这真是只有文人才具有的浪漫情愫。曹植一厢情愿地在此表达了他与文友之间的那种情意相投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致。现实的无能为力,在幻想的虚境中求得了心灵的解脱,获得了情意的回应。
美女篇
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清代叶燮推之为“汉魏压卷”,且说:“《美女篇》意致幽眇,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这样的评点抛开了知人论世知人论文的窠臼,翻出新意。写女子之美,“层层摇曳而出”甚为得当。若论“不可仿佛端倪”,想来当有深意在。当可读出另一《美女篇》来: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这是一个招摇的女子,又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女子。生得美艳,又耐不住寂寞,这样的女子,注定是有麻烦的,也注定只是被人欣赏,而不会被人尊重,命运自然坎坷了。曹子建善于描摹美女,那篇《洛神赋》写女子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那是神女的超脱之美,是凌波仙子的超凡之美。而这位桑女的妖娆之美,只能是另一种美丽了。
还是喜欢那位洛神的美丽,更加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庄重典雅的韵致。你想,闲来无事,站在人来人往的大路边,看似采桑,实则待嫁,美则美矣,总归是少了韵味,也总归是少了大家闺秀的那份优雅。纷乱的柔条一如女子纷乱的心思,翩跹的落叶,一如女子顾盼的眼神。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但看那素手,那雪肤,这位女子的采桑只是偶尔为之。一身珠光宝气地来到田间采桑,也颇令人费解。古代女子善于装扮自己,喜欢佩戴饰物。田间劳作,如此装饰,未免过繁过多。那么,女子的这一身妆扮,当是为了取悦于人,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