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简介吴王想要攻打楚国,一位年轻的侍从给他讲了个故事:一个晴朗的早晨,一只螳螂在一棵白杨树上发现了一只肥美的蝉,开心不已。可是就在它刚准备享受美餐时,殊不知危险降临,一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隐藏已久,蓄势待发,一口咬住了它。黄雀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的胜利欢呼,却被树下的少年射出的石子打中,晕厥了过去。吴王听完故事后,停止了战争。凯叔夜知识小课堂科普知识①螳螂:又名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今天的故事里,提到了螳螂的几大特性:1、外形特征——三角形的脑袋、圆溜溜的眼睛、细长的胡须、像镰刀一样的弯曲的前臂上布满了锯齿、还有两双纤细的长腿,中间的一双腿用来行走,后面的一双腿粗壮有力,可以提供强大的爆发力。2、食性特征——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甚至连蝉、飞蝗等大型昆虫,它们也会捕捉,故事里的蝉就是如此。3、拟态特征——螳螂为了躲避猎物的追踪或者抓捕食物,会经常拟态成其它物种来隐藏自己,比如故事中的螳螂就是拟态成树叶,与树叶成一体。②蝉:属于昆虫的一种,俗称知了,一般多出现在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蝉多以植物根茎的汁液为食,是一种害虫。语文知识①和,有五种读音,“hé”、“hè”、“huó”、“huò”、“hú”,故事中和着花香发出淡淡的声响,是应和的意思,故应该读“hè”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原文如下: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个成语,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孩子能获得什么1生动形象的故事体验螳螂是如何捕蝉的呢?黄雀又是如何捕螳螂的呢?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中,凯叔用自己的声音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漂亮的科普故事课,孩子们不仅可以在故事中听到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还能跟随凯叔的声音来一场有趣的冒险游戏。2充满文学韵味的科普知识什么样的蝉会让孩子喜欢呢?一只深褐色的螳螂是如何捕蝉的呢?黄雀又是如何捕螳螂的呢?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中,凯叔用自己的声音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漂亮的科普故事课,孩子们不仅可以在故事中听到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还能跟随凯叔的声音来一场有趣的冒险游戏。蝉惬意地趴在一片白杨叶上,一鼓一鼓的腹部带动透明的翅膀轻轻扇动着。新鲜嫩绿的树叶是蝉的最爱,他喜欢吮吸里面的汁液,口腔中溢满的香味让他陶醉,他砸吧砸吧嘴:“这里的树叶可真新鲜,沾了露水的叶子更美味!MUA,MUA……”孩子浸泡在这样的故事中,时间长了,就会让自己的文字更加充满灵性。3大自然的隐藏定律这个故事中还包含着大自然的一条定律——弱肉强食。这是大自然最基础的法则,所有实力弱小的生物都会被比自己实力强大的生物打败,在这个故事中,螳螂吃掉蝉、黄雀啄食螳螂、拿弹弓的少年捉住黄雀,就是弱肉被强食的现象。(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凯叔讲故事V)————————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