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倏忽与混沌,你不知道的故事好心也会办

发布时间:2024/8/16 14:18:36   

倏忽与混沌,你不知道的故事——好心也会办坏事

人人都知道“倏忽”是汉语词语,意思是很快地。忽然。再深挖一点,知道出自《战国策·楚策四》:“﹝黄雀﹞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於公子之手。”(1)很快地。倏忽往来,莫知其方。——《吕氏春秋·决胜》

倏忽已三年;(2)忽然。倏忽之间。举个例句:1.忽然。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他走进一条小胡同里,倏忽不见了”;2.一转眼。唐·杜甫《百忧集行》:“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3.形容行动急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林中有黑气数团,往来倏忽,夜行者遇之辄迷。”贾平凹《风雨》:“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倏忽”分开来,“倏”与“忽”竟然是南北二海之“帝”?那么,处在中央的“帝”叫什么?叫“浑沌”。刚开始知道浑沌(又作混沌)是中国古代神话四大凶兽之一。中国古代神话四大凶兽包括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hùndùn)”、人头羊身并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tāotiè)”、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qióngqí)”以及人头虎腿并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táowù)”。其实,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所谓“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间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杜撰为他们部落图腾的四种怪物。《左传·文公十八年》以及《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述是:帝鸿氏之不才子“浑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梼杌”,以上合称“三凶”,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

图片来自网络浑沌

那么,又为何出现“浑沌”为“中央帝”的概念?原来,“浑沌”和两个古代传说有关。1.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2.古代传说中央之帝混沌,又称浑沌,生无七窍,日凿一窍,七日凿成而死。该典故出自《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于是,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没想到凿了七天浑沌死了。这实际上是庄子的创世寓言,做事不应过于机械,要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而行,要不然,就是好心也会办了坏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2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