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繁衍 >> 三国时,为什么司马昭要杀邓艾和钟会
野心家司马昭早在伐蜀前就知道钟会有异心,把后面每一步棋都算好了,钟会一步都没能逃脱,邓艾则属于自己作死。
司马昭杀钟会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属于一个野心家被另一个资深野心家干掉的典型例子。
准确地说,司马昭一开始是对钟会有些警觉,但最终让他确信钟会有谋反之心的,还是他的老婆王元姬。
最开始,钟会因为有才干,被司马昭重用,但王元姬觉得不妥。
凭借女人的直觉,她觉得钟会此人是有问题的,于是对司马昭说,钟会属于见利忘义的人,好生事端,如果对他过度恩宠,必然会犯上作乱,所以不能委以重任。
时钟会以才能见任,后每言于帝曰:“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会后果反。——《晋书》
从此以后,司马昭对钟会始终提防着,在恩宠钟会的同时,也不忘多留一个心眼。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王元姬正是《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位司徒王朗的孙女。
后来在钟会伐蜀时,把十几万大军交给钟会,司马昭也留了后招。
就在钟会带兵出发之前,有个叫邵悌的心腹大臣告诫司马昭说,把十几万人马交给钟会统率伐蜀,容易出问题。
万一钟会谋反,他一个单身狗,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没有儿子留在京城做人质,谋反很容易,不如换个人伐蜀。
但此时的司马昭,刚刚杀了曹魏皇帝曹髦,属于弑君,这让他声望扫地。
面对舆论危机,他想通过伐蜀来转移矛盾,同时攻灭蜀国这样的功业可以重建威望。
但当时满朝文武一片反对声,只有钟会支持他,钟会最适合领兵伐蜀。
因此,司马昭在回复邵悌时表示,他早就知道钟会有反心,但他并不担心。
司马昭认为,即便钟会谋反,一方面,蜀国灭亡后,那些蜀汉遗民必定震恐,不足以与钟会谋大事。
另一方面,我军将士都是中原人,思乡心切,而且家人都在中原,谋反会牵连全家,必然不会追随钟会。
所以司马昭让邵悌不要担心,但也让他保密不要对外说。
会之伐蜀也,西曹属邵悌言于帝曰:“钟会难信,不可令行。”帝笑曰:“取蜀如指掌,而众人皆言不可,唯会与吾意同。灭蜀之后,中国将士,人自思归,蜀之遗黎,犹怀震恐,纵有异志,无能为也。”卒如所量。——《晋书》
由此,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大戏开始上演!
钟会灭蜀之后,果然和姜维共同策划谋反,他们的计划是这样的:
先干掉邓艾,收服邓艾的部众,再由姜维率领原蜀国人马北伐曹魏,钟会亲自统领十几万大军北上增援。
如果战争顺利的话,可一举攻灭曹魏,杀了司马昭,再顺江南下,攻灭东吴,一统天下。
如果战事失利,则可效仿刘备偏安蜀中,以蜀国为根据地,自立为王。
而姜维之所以帮助钟会谋反,是为了复辟蜀汉,姜维的计划是,推动钟会谋反,与司马昭大战,他再趁机号集蜀汉大军一举复国。
钟会先是上书司马昭,说邓艾要谋反,还半路截留邓艾的奏章,故意把文字改得十分傲慢,让司马昭对邓艾下杀手。
于是下令让钟会进军成都,逮捕邓艾,用囚车押送到洛阳。
就在此时,司马昭的后招也同时打出!
在下令逮捕邓艾的同时,司马昭命令心腹贾充率兵数万,进驻汉中,自己亲自统率十万兵进驻长安。
此举就是为了防备钟会谋反的大招。
汉中是川蜀门户,只要钟会一旦有异动,这几万兵可迅速突入蜀中,镇压叛乱,司马昭的十万兵在长安可随时增援。
会得文王书云:“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三国志》
钟会收到司马昭派兵进驻汉中的消息后,加紧了谋反行动。
他在蜀汉皇城给曹魏郭太后发丧,同时伪造一份郭太后遗诏,说郭太后认为司马昭篡夺曹魏江山,让钟会讨伐他。
同时逼着众多将领一致拥护他,但随后他就把所有曹魏将领都给囚禁起来,让自己的心腹接管其部众。
就在这时,发生了两件事,导致钟会败亡。
一个是,被囚禁的一个叫胡烈的将领,有个旧部在钟会
账下
当差,他请求钟会给胡烈配备一个亲兵,负责伺候他。
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可钟会竟然答应了,随后其他将领也纷纷提出类似要求,钟会也都默许了。
另一个是监军卫瓘假装重病,所以被允许到外面医治。
就在钟会紧锣密鼓准备谋反时,胡烈让亲兵给他儿子带了一封信。
大概意思就说,钟会想把外面的兵将都召集进来,假意要犒赏三军,实际上想把大家都聚集起来杀了,连掩埋的大坑都挖好了。
监军卫瓘也给各部连夜写了檄文,煽动士兵讨伐钟会。
于是,城外的大军被一则谣言炸开了锅,士兵们在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自发集结起来,商议好第二天讨伐钟会。
到了第二天清晨,钟会还在给姜维发放武器,外面哗变的士兵就发起了大举进攻。
最终,钟会以及姜维,还有钟会的卫队,全部死于乱兵之中。
作为一个野心家,钟会是不合格的,他在谋划反叛时,忽视了太多的变量。
比如姜维是否真的可靠,那十几万大军是不是会甘心追随他?
后续又接连犯错,先把众多将领都囚禁了,让自己的心腹接管其部众。
殊不知,这些将领的部下会甘愿让钟会的心腹接管吗?
他们的部众会听从钟会心腹的指挥吗?
很明显,军队不同于文官,不是你随便派个人就能全面接管的,钟会常年在军中,显然忘记了这些常识。
最终,钟会像司马昭预料的那样,各部将领和士兵们都是北方人,不愿追随钟会谋反,蜀国遗民姜维也没掀起多大浪花。
司马昭都不用亲自动手,钟会就被乱军干掉了。
而司马昭派出贾充进驻汉中以及自己亲率十万兵进驻长安,则是为了预防不时之需,结果还没用上,钟会就败亡了。
作为新生代的野心家,钟会的一举一动其实老牌的野心家司马昭早就洞若观火,即便钟会能煽动大军跟着他干,也难逃司马昭的手掌。
而邓艾为什么属于自己作死呢?
邓艾在接手蜀汉投降后,效仿东汉的邓禹封隗嚣为西州大将军的先例,封刘禅为“行骠骑将军”,封蜀汉原太子刘璿为“奉车都尉”,其他诸王为“驸马都尉”。
对于蜀汉的文武百官,则按照原有官职大小,分别授予魏国的官职,有些直接纳入自己麾下。
接着又命师纂领益州刺史,以部将牵弘等人分领蜀中各郡太守。
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三国志》
这是活脱脱的作死啊!
要知道,当年邓禹给隗嚣封官是奉了光武帝刘秀的旨意,而邓艾这是未经请示,擅自给人封官。
给臣子封官,任命官职这种事情,只有皇帝才有权力这么干,邓艾连请示都免了,直接自己代表朝廷给蜀汉众人封了官。
司马昭知道后,大为恼怒,但可能顾忌逼迫太甚会把邓艾逼反,所以还是封他为太尉,食邑2万户。
但邓艾似乎政治情商太低,直接飘飘然了。
他立马又给司马昭上书,提了一条攻灭东吴的建议。
大概意思是,可趁灭蜀之势,谋划灭吴之战,蜀汉被灭,吴国必定震恐,真是一举攻灭之时。
但现在魏军刚刚经历大战,不宜立马发动灭吴大战,可以让大军撤回修整,但在陇右和蜀中各留2万兵。
取蜀中盐铁收入充当军费,大造舟船,再顺流而下,到时候再派个人劝说东吴,吴国必能不战而降。
所以,现在应该厚待刘禅,给吴国的孙休做个榜样,可以封刘禅为扶风王,给他修建豪宅,封其子为公侯爵位,加以恩宠。
到时候孙休一看,刘禅投降得到厚待了,再投降也没了后顾之忧。
这封奏章送到之后,司马昭气不打一处来!
原本邓艾未经请示就擅自给蜀国众人封官,已经犯了大忌。
现在还想一举灭吴,那样的话,邓艾先灭蜀再灭吴,岂不是成了一统天下的大功臣,这把司马昭置于何地?
于是司马昭又回信给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在蜀中做什么事情应该先汇报,不宜擅自做主。
聪明人看到这句话,都知道这是在敲打自己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赶紧想办法补救,或者干脆放弃兵权,把兵马交给钟会,也把灭蜀之功让给钟会,自己赶紧回去请罪,保命要紧。
可邓艾不仅不认为自己有错,反而再写奏章进行辩解。
他在奏章中说,自己奉命出征蜀国,灭蜀之后,给蜀国君臣封官也是为了安定人心,是合乎权宜的措施。
司马昭收到奏章后,怒不可遏,他已经严重怀疑邓艾想谋反了!
打下一个蜀国,你邓艾就嘚瑟成这样,胆敢擅自封赏降臣,还想再攻灭吴国?
要是让你把吴国也打下来,那你邓艾是不是就拥有半壁江山,可以和中原分庭抗礼了?
至此,邓艾已经在劫难逃!
与此同时,钟会为了谋反,也想搞死邓艾,司马昭遂假借钟会之手,除掉了邓艾。
邓艾在钟会败亡后,监军卫瓘当初亲自抓捕的他,由于担心邓艾去了洛阳死不成,回来报复,于是派人在半路把他干掉了。
总结
邓艾其实是死于居功自傲,政治情商低下导致的必然结果。
而钟会则是一个不成熟的野心家,他的野心被老牌的资深野心家司马昭察觉,并及时做了应对方案。
姜维则扮演了赌徒的角色,试图推动钟会谋反,与司马昭大战,再趁机复辟蜀汉,但他赌输了,输得很惨,搭进去很多蜀国知名人物的性命。
攻灭蜀汉既是不世功业,也是一场螳螂捕蝉的游戏。
司马昭就是那只黄雀,姜维和钟会搞掉邓艾,结果又被曹魏乱兵所杀,这一切全在司马昭的掌控之中。
而司马昭作为黄雀,也成了这场游戏的最大胜利者和最大受益人。